西方世界的國防部長們從來都是企業(yè)的大主顧,他們不惜花費巨資,購買大量先進尖端的產品。這些特殊產品必須滿足嚴格的要求,這就意味著企業(yè)必須要進行大量的測試,也就意味著在測試方面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。然而,誰也不能絕對保證一件產品合格另一件也同樣合格!
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的國防部長們認識到了這一點。他們認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在于提高供應商的效率和效益。這樣一來,用合理的價格買來高質量產品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。他們最終列出一系列要求,并強加給供應商。這些要求規(guī)定了供應商的責任,卻沒有告訴他們如何去履行這些責任。至于采取何種方法,完全由企業(yè)自行決定。這些要求,其實就是基本的優(yōu)化組織管理標準,其文字見諸于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(AQAP)。如果某家公司想成為北約的供應商,首先必須由評估人員對其進行實地考察,看它是否可以達到上述要求。如果該公司能夠滿足上述條件,則可以為北約國家供貨。兩年后進行一次評估,進一步核實該公司是否為達標企業(yè)。如果該公司從第三方購買零部件,那么第三方也必須符合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的所有規(guī)定。
許多非國防供應商很快便意識到‘‘優(yōu)化組織管理標準”的價值所在,于是,也自愿執(zhí)行上述標準。然而,盟軍質量保證協(xié)議并非是虛設的東西:供應商光愿意執(zhí)行該標準還不夠,它還必須證明有能力達到標準。與此同時,執(zhí)行標準時還應保證經濟節(jié)約。
由此可見,出現了三個重要的原則。首先,強調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入手。其次,為了表明愿意執(zhí)行并能夠達到上述標準,供應商還必須采取全面投入的態(tài)度。再次是經濟回報。這三個原則概括為一句話,那就是:效率等于高質量和低成本。
西方產業(yè)界中的非軍工產品供應商對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表現出的極大興趣,導致在許多國家里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民用版本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及其形形色色民用版本的不足之處逐漸暴露出來。盡管許多評估人員把質量問題歸因于分工不明細,權限不清楚,責任不明確,但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之類的優(yōu)化組織管理標準也僅局限于生產過程和技術培訓這兩項。此外,還忽略了對營銷的管理。數年前,世界各國在國際標準組織(ISO)的協(xié)調下做出種種努力,企圖解決上述問題。于是,出現了ISO9000系列標準,概述了分工、權力以及責任等方面的問題。
ISO系列標準的面世,標志著在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等優(yōu)化組織管理標準方面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客戶要求供應商嚴格執(zhí)行《盟軍質量保證出版物》(我們稱之為“合同標準”),目的在于確保產品質量。說到“質量保證”,就意味著應白紙黑字詳細列出所有重要步驟,并裝訂成“質量管理手冊”,以便于客戶有據可依,檢查產品是否合格。
ISO系列標準的目的,是廢除這些所謂的“合同保證”和“官方保證”,敦促企業(yè)向優(yōu)化管理的方向邁進。其重點是放在權力和責任的分配上。不過,權力和責任很難用概括性的字眼說清楚。
這里,我們想要說明的是,即使執(zhí)行了上述標準,也不能完全避免出現客戶無法接受的產品。譬如,錯誤的產品營銷策略就可能導致上述情況的發(fā)生;市場分析不足,可能導致廠家錯誤地把重點放到產品的某個性能上去;或者,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,產品品種過多,致使批量生產周期縮短,提高成本。另外,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,即交貨的質量沒有問題,但由于多次返修的緣故致使客戶維修費用上升,超過了客戶可接受的程度。